布袋和尚与天台五味粥 | ||
|
||
春节的早饭,天台人家家户户都会早早起来煮“五味粥”。五味粥就是在大米中加上红枣、赤豆、毛芋、蕃薯、豆腐这五味伴料煮成的稀饭。
对五味粥来历和演变的说法有多种。最近看了一些有关弥勒佛方面的传记,又得知一种说法,五味粥的“原创者”是曾在国清寺挂过单的“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原名契此,因是奉化长汀村人,又叫长汀子。世称是出生古印度弥勒佛的化身。他16岁时为逃避婚姻,偷偷跑到离村一江之隔的岳林寺剃度出家。又为躲避养父母(因他是其父在江中捞来的)寻找,由岳林寺住持闲旷禅师介绍到距家八十来里的天华寺,在柴头手下干活。他年纪轻轻,每天爬山涉水,从事打柴。打柴是重活,体力消耗大,他又是长身体时期,没办法,饥饿难耐的契此只能一早一晚拼命往肚子里灌稀饭。这么一弄,他的胃就越来越大,几个月下来,竞能喝下十大碗稀饭,肚子大得像是怀了八个月的身孕一般。从此,他变得大腹便便——真正是吃饱了撑的。 在打柴期间,他受尽了柴头等三人(是被追捕的逃兵,谎称被劫入寺的)各种诬讦、欺侮,吃了无数苦楚。一天,天华寺来了一位手持禅杖,背着一只口袋的流浪僧人。他衣衫褴褛,满脸污垢,浑身疮痂,全身上下散发着一种难以形容的恶臭。他要求在寺院挂单,任凭知客怎么推辞都不行。只好安排在契此住的工具棚里,与契此一起同住。契此心地善良,宽容安忍,乐于助人,他每天不顾一天上山砍柴的劳累,精心照顾他,千方百计为他治病。半个月后,无名老僧说,你上山,我也想跟你到外面看看,可是,又怕走不动。契此说,我可以背上你啊。无名老僧点点头,指着自己带来的哪只布袋说:我就钻进这只大布袋里,你背着我上山吧。刚开始,契此觉得布袋很沉、很沉,压得他气喘吁吁,浑身是汗。但走着、走着,却越来越轻、越来越轻……仿佛那老人化作了一根羽毛,一片树叶,变成了一缕清风,一片白云……等到了山顶,契此将布袋放下来时,布袋已是扁扁的,他急忙打开布袋一看,哪里还有老僧的踪影。据说,那位无名老僧,是文殊菩萨显化的。从此,这只变幼莫测的布袋就跟随了契此一生。由于他随时背着这只布袋,世人就称他为“布袋和尚”了。 后来,天华寺被官兵烧毁,僧人并入岳林寺。在闲旷住持扩建、改造岳林寺时,布袋和尚在协助筹足木料后,就离开岳林寺,进行了近十年的万里云游,遍做善事。他居无定所,行无踪迹,但大都云游在杭州、宁波、天台、福建武夷山一带的各大寺院。 一天,布袋和尚禅杖头上挑着一个脏兮兮的布袋来到天台国清寺,要在寺里挂单。国清当家不知他是何方人物,问道:“从何处来?”他答:“路口”。又问道:“到哪里去?”,他答:“就来这里”。老当家问:“你会讲经说法?”他摇摇头。问:“那,你可会诵经礼忏?”他又摇摇头。老当家又问:“那,你凭什么来我国清寺挂单?”布袋和尚憨憨地说道:“老当家慈悲,小僧虽然不学无术,却有一样好处。他拍拍自己的大肚皮说,不管多少委曲苦楚,这里面都能装得下。所以,你就留下我干苦活做个火头吧。”老当家说:“就你这副邋遢模样,也只能伺候烧火棍!”于是,布袋和尚就在国清寺做了一名专司灶火的苦行僧。 寺院的柴草复杂多样,既有各种庄稼秸杆,也有山上砍来的松枝杂柴。布袋和尚烧火的时候,经常发现柴草有稻粒、豆粒、松子、果子等东西,他不管三七二十一,都统统塞进了他的那只布袋里,也不知究竟做何用。 眼看北风吹、雪花飞,到了腊月初八,这是佛祖拜牟尼成道日,是天下佛徒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这日,国清寺举行“成道法会”,山里、山外的信众都来国清寺参加,全寺的僧人都忙得不可开交。掌管米粮的库头只想着去参加诵经仪式,忘记了将这天中餐要用的米粮出库就去了大雄宝殿。到了做中午饭的时候,等米下锅的饭头急得团团转,而因法会仪式极其庄严,绝对不允许中途打扰,弄得大家束手无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饮僧也做不出没米之粥了。 看看日头将近中午,再不煮粥,全寺僧人以及来参加法会的重要施主将要饿肚子了。这时,布袋和尚拎出了他那宝贝布袋,将他平时从柴草里捡拾出来的各种米豆杂粮、干果山珍,一股脑倒进锅里,杂七杂八煮成一锅粥。 中午,法会结束,僧人与重要施主步入斋堂用饭,只见碗中之粥花花点点,红红绿绿,大家心里在嘀咕:天哪,这是饭,还是菜,这种大杂烩能吃吗?但还是硬着头皮去品尝这种从未见过的杂粥。一吃,感到这种乱七八糟的东西煮的粥,居然如此香滑甜饴,美味可口!大家像是秋风扫落叶,斋堂里一片忘情的喝粥声…… 饭后,老当家将饭头找来,询问他是什么东西煮的粥,如此好吃?饭头哭笑不得,说:“因为库头参加法会,我们无米下锅,是布袋和尚将布袋里的杂粮凑合煮的,具体是什么东西,还得问他”。他们来到灶火间,哪里还有布袋和尚,他早早往临海方向南行了。 从此之后,每年腊八,寺院里开始用五谷杂粮,以及各种果品制成七宝五味粥,又称腊八粥。并且,寺院以此粥供佛之后,请前来拜佛的信徒食用。至今国清寺于腊八节与每月初一、十五用红枣、桂园、赤豆等果子杂伴煮粥。渐渐地,在宋朝时期此风气传入民间。天台民间春节早餐吃五味粥亦由此演变而来。以前,五味粥熟后,盛上一碗,点香燃烛先请灶君佛,再祭请祖先,然后全家开食。 听了这么个经过,你该知道五味粥的原创者是“布袋和尚”这一说法了吧! 赵平安 (二届台州市政协副主席)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