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议报道>政协全会>三届三次全会>提案选登

加强我市出租车行业的规范管理
发布日期:2007年03月10日 21:05 浏览次数: 字体:【】【】【

  出租车是一个城市的“窗口”,也是一个城市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出租车的兴起,对方便市民和游客的出行,促进我市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诸多原因,出租车市场的经营环境和行业管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了出租车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我们农工党台州市委会开展了对城市出租车行业的调研。
  一、台州市出租车行业基本概况
  台州出租车行业起步于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后期得以迅速发展,至2005年12月底,我市共有客运出租汽车2738辆,其中市区1195辆,从业人员大约7500名左右。其经营规模为公司经营、个体股份合作和个体经营。出租车公司共有31家,其中市区有11家(规模上百辆的出租汽车企业5家,50辆出租汽车企业5家),个体经营为758辆,占总量的28%。
  为了规范出租车市场,我市于1997年,成立了出租车管理处。强化了运管部门对出租车行业的管理,准确把握市场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研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力,为我市出租车行业的有序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引导企业扩大规模,初步实现“公车公营”,至目前,我市有180辆出租车初步实现了“公车公营”,占总数的10%。它既有利于对出租车驾驶员的管理与教育,也有利于克服顾客晚高峰打车难、短途拒载、宰客绕道服务差的顽疾,提升了出租车管理水平。
  (2)行业管理得到加强,市场调控走向规范。几年来,制订和完善了一系列较为系统的行业政策和规范,如《台州市出租车客运管理办法》在管理职责、经营资质管理、营运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规定。相继配套出台了《台州市客运出租汽车驾驶员服务资格证管理暂行规定》、《台州市客运出租汽车驾驶员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台州市客运出租汽车驾驶员服务规范》,这些规章的制订对促进行业管理规范,加强对出租车监督,提供了法律依据。
  (3)规范证牌办理,实现“五个统一”。即统一牌照、统一上“T”牌,统一发票,统一顶灯,统一标志颜色,并在2002年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及时置换新车的市场化长效运作机制,车辆结构和车容车貌得到改善,适应了台州城市化形象。
  二、存在的问题
  出租车行业是一个很特殊的流动性行业,人员结构特殊复杂,它既是运输行业,又具有部分社会管理方面的特征,是一个城市的窗口。
  (1)目前,我市尚有758辆个体出租车,实行“代管”经营。“代管”的公司“重收费、轻管理”,对个体出租车的管理不到位,公司化经营的几家公司规模偏小管理成本高,推行市场管理工作(卡)等缺乏先进的管理方法且难度大。
  (2)我市2738辆出租车的科技含量不高。市区出租车只有85%,安装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而所有的出租车都未安装税控打印车票、一卡通付费、LPG(液化石油气体)环保型燃料。
  (3)车辆技术管理严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就目前本行业而言,车辆节油、爱车例保、合理维护与修理等机务技术管理工作意识都非常缺乏。据了解,平均每周规范检查一次轮胎气压的驾驶员不到10%。一些驾驶员“重效益,轻安全”,在街区乱掉头、抢占公交车站点、乱按喇叭、短途拒载、拉客抢客、胡乱占道等现象时有发生,再就是出租车尾气污染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4)出租车驾驶员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长时间连续驾驶、饮食无规律、经常熬夜、大量吸入城市废气等因素,以致出租汽车司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并且从业者队伍不稳定,每年均有部分出租车驾驶员因健康状况退出此行业。
  三、提出建议
  (1)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引导企业做优做大做强。参照200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引导出租车企业和个体出租车经营者,通过市场运作、兼并重组、向集约化、规模化、公营化道路发展,引导企业做优做大做强。根据我市的实际,把出租车企业,拥有100辆规模的基数,向有200辆车,有固定办公场所和相应规模的停车场的大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降低管理成本,形成规模效益,从根本上解决出租车行业的一些问题。
  1、提供良好环境,促进企业做优、做强,分期分批对出租车司机加大法律法规、台州人文历史、语言礼仪、紧急救护培训力度,提高司机的法治观念、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水平。根治从业者素质过低而引发的欺蒙乘客、甩客宰客等“乱差”现象,逐步打造一支驾驶技术过硬,具有良好服务意识,经验丰富的高素质职业化的出租车司机从业人员队伍。
  2、建立机制定期对出租车驾驶员进行体检,建立完备的司机健康档案。切实关注为城市文明做出贡献的出租车司机们的健康,对患病和因公负伤而暂时无法工作的司机,实行减免他们的租金,并按照相关规定给他们提供在养伤病期间的最低生活保障的工资,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3、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竞争能力。定时定点对进场出租车的车况车容车貌进行检查,确保达标后才能上路运营(公司对汽车负有保养、维护、整容的责任)。保证随时为市民、游客提供一个整洁、舒适安全的乘车环境。
  4、公司化经营、规模化管理,充分发挥企业的品牌效应,积极加大科技投入。如在出租车上安装GPS、税控打印车票、IC卡(计算司机的收益,及时调查并公示单车和企业的收益情况)、LPG(液化石油气体)环保型燃料等,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企业的品位,增强竞争力。
  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燃油汽车尾气排放对城市空气污染日益严重。采取有力措施,降低汽车废气排放,净化城市空气质量,提高城市品位,加快推进“绿色的士”改装计划。再者当前汽油涨价,正是环保出租车推广的最佳时机。我们进行了测算,汽油涨价后,每辆出租车每天约多支出油费二三十元钱,整个出租车行业,一个月成本增加近百万元。政府应顾到出租车司机的呼声,政策上予以支持,实行政府政策优惠(减税、环保基金)、公司融资、个人投入,三管齐下。同时加快清洁能源车辆的改造,并配套建设LPG加气站,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总量。与城市环保的长期效益相比,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以及出租车公司的投资是值得的。公司和司机从长远看,节省了开支,国家节约了能源,既保护了环境,又提升企业和城市品位,可以达到“四赢”。
  (2)提高行业协会的管理水平,加大行业协会的管理力度。在国外出租车行业协会的作用非常大。在美国,不管出租车公司大小,都要进入行业管理,向行业协会交纳管理费(包括个体从业者)。行业协会收到管理费后应当努力完成下列管理任务:建立行业卫星定位系统和电信通讯系统,不仅有责任保护司机和车辆的安全,更重要的是提供市场信息,订车服务,减少车辆空驶率;协会设立专门机构和队伍,提高对出租车救助、维修、保养,而且负责车容车貌整理服务,晚上司机下班,把车开往保养机构,第二天就能开着面貌一新的出租车上路;协会还要建立统一的司机信用公示、信用档案制度和信用管理体系;同时建立安全驾驶记录,客人投诉监督机制,惩戒违反经营道德、服务差的司机。
  我们应当学习国外及外省市先进的管理经验,把由各个公司管理的事物,交由行业协会统一管理,既可减轻公司的管理负担,降低运营成本,又能改善车容车貌和汽车的运营状况,还加大了对司机的监管力度。
  (3)营造良好的出租车经营环境,对出租车采取优先发展战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协调交通、工商、城建、公安等部门,在城区主干道、繁华路段、大型商场、住宅区、宾馆、酒店等场所设置或划定出租车候客点,以减轻中心城区的道路压力。用经济手段限制社会车辆进入市区,提倡利用公交车辆,支持公交的发展,尽量为出租车营运提供便利。同时,建议在市区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出租汽车服务中心和三个出租汽车营业站,解决出租车驾驶员吃饭难、如厕难、停车难等问题,并为车辆提供免费洗车服务。还要加强对实现公车公营的企业实行资金政策上的扶持,为行业发展增添后劲。
  (4)设立出租车权证交易中心,实施有效的社会监督。引导经营者通过该中心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出租车经营权的转让,鼓励合法交易,实施有效监督遏制私下倒卖、炒卖出租车经营权和承租权的行为。要充分利用舆论工具,对企业及所辖车辆的经营行为进行有效的舆论监督宣传。通过弘扬先进、鞭挞不良企业的服务质量问题,企业信誉社会测评排序制度,并向社会公示,引导企业逐步树立品牌意识,注重社会公众形象,塑造良好的“窗口”行业形象。
农工党台州市委会(2006年度优秀提案)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分享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台州市委员会

浙ICP备06055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