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议报道>政协全会>三届三次全会>提案选登

优化服务强化管理促进台州民营造船业可持续发展
发布日期:2007年03月10日 20:55 来源:南京大汉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直接带动了航运业和造船业的蓬勃发展。台州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灵活的民营经营机制,正逐渐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民营造船基地之一。截止2005年底全市共有造船厂60家,其中民营造船厂58家,2005年,全市共新建运输船舶573艘,总吨位达983936总吨,新建船舶总吨位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名列全省第一,全国民营造船业的第二位。但是随着我市民营造船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新建船舶向大型化方向发展以来,造船行业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也日益显现,正在影响台州造船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针对我国部分地区民营造船质量低下的现象,交通部、农业部、国防科工委和安监总局等四部委于2005年4月开始联合开展了全国性的低质量船舶专项整顿活动,随之而来的还有由国防科工委牵头制订的,旨在规范造船市场,提高造船企业准入门槛的《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下面简称《基本要求》)正在宣贯实施之中。针对管理层的这些举措,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解决台州民营造船业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困难,不仅会影响台州造船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相当一部分造船企业的生存可能都成问题。
  台州民营造船业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人才奇缺
  近年来,船舶向大型化方向发展很快。台州新建货船平均单船总吨位2005年比5年前增长3.61倍,已建和在建万吨以上的船舶83艘,有23家船厂承担过万吨轮的建造任务。船舶大型化以后,其科技含量和建造技术要求迅速增加,再加上造船厂和造船数量的快速增加,台州原有的那点技术人员已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台州造船业的需要,从船舶的设计、建造到检验,各个环节都严重缺乏人才。
  目前,台州有船舶设计单位三家,从业人员56人,其中工程师及以上职称的只有29人,却要应付上百型船的设计和参与5百多艘船建造中的试验,显然是应付都困难,更不要说创新研发能力。
  造船厂的技术人员更是缺乏,目前台州绝大多数船厂都因专业技术人员少而没有设置技术科,也不具备系统的、正规的施工设计能力,往往一个人要负责二、三十艘船的建造,有的甚至是三、四家船厂聘用同一个人,疲于奔命。而按照《基本要求》规定,建造万吨轮的船厂不但要有独立的施工设计技术部门,而且最低应配备船体、轮机、电气三个专业各4名,共12名高级工程师,此外,还应配备16名工程师,按照这个规定,台州没有一家有万吨轮建造业务的船厂能满足,目前,台州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最多的船厂只能勉强满足《基本要求》中4千吨级货船的生产要求。另外,船厂合格的技术工人也相当紧缺,如直接影响船舶质量的电焊工在2004年—2005年台州市举办的六期考试中,平均合格率只有47.96%。而其他工种由于技术工人不足导致返工的现象也屡有发生。
  在船舶检验方面,台州市船检处检验力量严重不足,该处目前只有35名持证验船师,却要承担500多艘船的建造检验、2200多艘次船的营运检验和59家船用产品厂的产品检验。根据交通部规定,每6千总吨的船舶应配备一名船体验船师,而该处平均每名船体验船师仅建造检验就要同时承担5.9万总吨,是部颁标准的将近十倍,这样的工作量很难保证检验质量,而且到检的及时性也成问题。
  2、融资困难,投入不足
  船舶制造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开办船厂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来征用土地、建设生产设施、购置生产设备等,其产品船舶的造价少则几百万元,多则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所以《基本要求》对万吨轮生产厂家的注册资金最低要求为1亿元。而我市的船厂由于其可抵押资产少、产品流动性大等原因,几乎不能从金融部门获得贷款,财政也没有什么支持,主要依靠股东进行民间自筹,由于这样所筹得的资金毕竟有限,造成了台州民营船厂规模普遍偏小的现状,而且在生产设施的建设和生产设备的购置等方面也因此而投入严重不足,比如,全市80%以上的船厂无力建造自己的舾装码头,大型的起重设备、先进的计算机放样、数控切割、钢板成型机等配置率不高。这样不但施工效率低下,造船质量也难以保证,而且安全隐患也多,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3、征用土地难
  造船企业,尤其是生产大型船舶的造船企业,需要有足够的生产场所,才能完成其生产任务。比如《基本条件》规定:万吨轮生产企业其生产场所面积最低要求为12万平方米(约含180亩) ,岸线使用长度应不少于400米。而我市是一个土地资源比较紧缺的地区,尤其是目前造船厂相对较集中的温岭、临海两地,所以各船厂的生产场所普遍达不到规定的相应要求,扩大厂区谈何容易,就是现有的生产场所也大多是租地经营,而且租期一般只有10年左右,甚至有少数几个厂在租期内由于所在村村委会的改选而被要求提前结束租赁,这种租期的偏短性和租赁的不稳定性,使得企业在生产设施的建设等方面不敢有大的投入,产生了短期经营思想,不利于造船业的可持续发展。再加上造船场地都在沿江、沿海,涉及到水利、国土、航道等多个管理部门,无论是购买还是租赁,办理手续都比较复杂。
  4、船厂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质量意识不够强
  在船舶的建造过程中,有许多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存在,比如各种气体的爆炸、触电、高空坠落、重物砸人、火灾等等,由于船厂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够强,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或规章制度不落到实处,在一些设施、设备上的投入不足,使得我市造船业的安全事故,屡有发生,据统计,2005年我市造船企业发生安全事故10起,死亡12人,属安全事故高发行业。
  我市新建船舶质量近年来虽然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与国内大型船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随着船舶向大型化方向发展,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必须强化船厂的产品质量意识。目前,我市部分船厂由于土地租赁时间短,造船市场供求变化快等原因,有捞一票就走的短期经营思想,不注重树立船厂的品牌,再加上资本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粗制滥造、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等现象时有发生,而被称为船舶质量守护神的验船师由于人员严重不足,难以监管到位,这样就给低质量船舶的产生造成了可能。我省另一造船大市温州市由于接二连三地出现新建船舶质量事故,2005年被整顿了一段时间,给温州造船业造成的影响难以估量,前车之鉴,必须引以为戒。
  针对我市民营造船业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能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融资和土地使用,安全生产和船舶质量等方面,通过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施强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台州市的民营造船业可持续发展:
  1、加快引进和大力培养造船技术人才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人才的竞争是焦点,谁拥有了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台州市的各船舶设计单位和造船企业应该拿出较优厚的条件,从国内一些知名的船舶研究、设计单位、高等院校和船厂引进掌握船舶设计、制造方面先进技术的科技人员,作为本单位的领军、把关人物。此项工作建议由台州市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牵头,负责对外宣传台州的造船规模和发展前景,制定引进的条件,统一引进,合理安排分配,避免各企业之间互相挖墙角。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重点应立足于技术人才的培养,鼓励本地学生多报考船舶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引导台州籍船舶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回家乡投身造船事业。同时要充分发挥台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作用,在成功举办船舶质检专业中专班的基础上,扩大专业,扩大招生,为台州造船业培养一大批合格的实用型人才。
  建议台州市港航管理局从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临港型工业的高度来看重台州市的造船行业,从而加强对台州市船检处的领导,千方百计增加船舶检验力量,为台州市造船业服好务。
  2、建立船舶融资担保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建议在造船企业较集中的县、市、区,当地政府可以出一定的资金,引导金融机构、企业及社会其他力量参与,建立船舶风险投资和融资担保的专门机构,使其迅速具备为船舶制造提供担保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造船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或者当地政府对造船企业,尤其是骨干企业在承接造船订单时及时介入,协调金融机构通过信用担保或以在建船舶作抵押等形式,帮助企业解决担保难与流动资金短缺等问题,实行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监督使用。抓住近年来台州市出口船舶迅速增加的有利时机,鼓励造船企业创造条件,使用金融机构的外汇贷款。
  政府各级部门在制定财政政策时要优先支持造船企业的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实施对船舶科研的投入,安排船舶科研开发专项资金。积极支持船舶出口企业申请机电产品技术更新改造项目,争取国家各类专项政策支持。
  3、创建船舶建造基地,切实解决造船企业用地困难
  针对我市造船企业比较分散、规模较少,又难于就地扩大的现象,建议创建造船基地,将局促于市区内或用地紧张地区,没有发展余地的船厂整体搬迁至造船基地内,用相对集中来产生集聚效应。同时制定优惠的土地政策及其他配套政策,让造船企业觉得落户于基地内放心、安心、舒心,充分调动他们的创业发展积极性。目前,三门的健跳镇两岸和温岭的松门礁山以深水岸线资源丰富、土地相对比较充足和有良好的船舶工业基础等优势可作为基地选址。
  4、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不断强化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
  台州的造船企业目前所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和质量问题与管理上存在漏洞有关。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不仅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而且还可以强化目标管理,促进成本管理和效益管理,所以要认真学习和吸收日本、韩国等先进造船国家的管理经验,加快传统造船模式向现代造船模式转换,引导民营造船企业走规模化、集团化经营之路,鼓励骨干造船企业兼并中小船厂或通过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成立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的造船集团公司,同时要树立名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我市造船业可持续发展。
民革台州市委会(2006年度优秀提案)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分享到:
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台州市委员会

浙ICP备06055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