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议报道>政协全会>四届四次全会>提案选登

关于强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4年01月06日 13:14 来源:宣传处 浏览次数: 字体:【】【】【

党的十八大提出“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一重大政策决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201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3〕2号)下发,这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的关键措施和根本保障。2013年12月23日浙江省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五水共治”工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的战略部署,在我市尽快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已迫在眉睫。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已成为我国资源节约保护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市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中,水资源短缺及水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市水安全存在着水资源危机严峻、节水意识谈薄,用水结构不协调、用水浪费严重,节水设施难普及、节水效果较差等问题。虽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但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来看,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势在必行。
为此建议:
(一)增强水的忧患意识、明确节水目标要求
建立节水型社会,必须在全市进行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要让广大干部群众知道,水是不可替代的有限资源,牢记我市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城市;要增强水的忧患意识,认识到水的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懂得节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保护水资源、水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牢固地树立“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的信念,并把节水贯穿于自己的每次用水行为。根据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承载要求,必须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到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上,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并把节水作为主要措施来全面规划与贯彻实施。
(二)调整用水经济结构、着力构建四大体系
开源、节流、减排相结合,调整用水经济结构,控制用水增长率。即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应是偏向于低耗水的方向。尤其是工业结构调整,应强化节水,关闭、砍掉部分耗水量大或高污染的造纸、印染化工、纺织砂洗、皮革、电镀、酸铅电池、废旧电器拆解业。
要以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为手段,实现农业用水尽可能减少,工业和三产用水少增长或不增长,生活用水适度增长的格局;要逐步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供水保障能力,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要建立政府宏观调控,公众参与,在全社会逐步形成节约用水氛围,逐步建立起节水型社会框架体系。一是建立以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二是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三是建立与水资源合理配置相适应的工程技术体系。四是建立自觉节水的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体系。
(三)加强节水保障措施、助推节水型社会建设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把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纳入台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负责,各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要成为决策与统筹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状态化非常设领导机构。二是加强政策保障。建议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设立节水型社会建设专项资金,给予试点项目单位、重点领域和区域政策倾斜,大力建设发展各产业节水技术和节水设施(设备、器具)。积极推行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财税政策,对以利用废水生产的产品、再生水生产和利用海水生产的企业等给予税收政策支持。三是加强制度保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要求,制定出台《台州市行业用水定额》、《台州市供水管理办法》、《台州市节约用水考核办法》等。四是加强科技保障。加大节水型社会自主创新力度,建立完善节水技术推广和服务网络,大力培育和发展节水产业,努力提高节水管理和技术水平。加强与国内研究机构及试点地区、先进节水城市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成熟技术与成功经验。五是加强考核保障。通过目标责任考核监督,是切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抓手。明确各地节约用水指标的年度工作目标,并将其纳入各级考核体系。

(提案人:颜正荣、陈才强)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分享到:
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台州市委员会

浙ICP备06055595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