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两会,都汇集了这一年的各类热点问题与期待。市民热盼的,是这个会议能为大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市民与两会之间,就有一个沟通的“桥梁”,叫做“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事实上,每次前来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也是带着议案、提案来的。他们形成的建议与意见,有可能是他们花了大把时间调研出来的结果。 但这些白纸黑字交上去的建议,最终又去了哪儿?果真能为百姓办实事吗? 以提案为例,记者找到了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的提案组副组长王福伟,让他为我们解答了提案的最终去向。 一般来说,委员到达下榻的酒店入住后,第一件事就是上交提案。 “纸质提案只是一部分。”王福伟介绍,委员还可以直接登录政协提案管理系统提交或发电子提案到市政协提案委邮箱。大概在2006年开始,电子版与纸质的提案比例,逐渐往两个方向走,“纸质提案每年都在减少,今年最多10多份。电子版提案不仅方便,而且更加环保。” 交上来的提案,有自己的编号,也会根据内容被分成不同的类别,如工业交通、教育、医药卫生等12种类别。 不过,不是每个委员提交的提案都能被采纳,如果你的建议假大空,逻辑又混乱,在初审的环节就有可能被否定掉。而内容相同或相近的提案,则有可能进行并案处理。 经过初审之后的提案,还得交给提案委员会进行最终审定,并确定承办的单位。 在这之后,还有一个提案交办会,在这个会议上,委员提交的提案会被分派给各个部门去具体落实。 3个月后,具体落实的部门就得给委员一个答复。在这3个月时间内,委员与落实的部门之间有可能就提案内容进行沟通,或召开协商会。 3个月时间无法落实的提案怎么办?一般来说,会继续进行落实。 在所提交的提案里,还会选出优秀提案,“这些优秀提案质量高,落实得也很好。”王福伟说,这几年,他对整体提交上来的提案的感觉是:数量逐渐减少,但提案的分量都很重。 《台州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