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议报道>政协全会>五届三次全会>意见建议

打造大学经济,建设创新城区
发布日期:2019年01月11日 21:22 来源:陈国峰 浏览次数: 字体:【】【】【

“创新城区”(innovation districts)是2014年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针对美国区域经济创新版图的最新变化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由于该概念较为契合知识经济时代城市创新发展的新趋势,在我国也得到了包括上海和深圳在内的一些创新型城市的回应。2017年7月,《中共台州市委关于科技新长征的决定》提出5年把台州打造成长三角科技创新高地、全国地市级科技创新排头兵的目标。总体来看,我市在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上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举措有力,以浙大台州研究院为龙头的台州科技城被列为我市“十三五”时期的五大战略支点之一,作为台州科技城核心区的中央创新区被市五届三次党代会作为2019年重点推进的“八大标志性工程”之一。但从优化城市创新要素布局、激发城市内生动力出发,有必要充分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和实践成果,进一步完善科技新长征的路线图。其中,应重点从打造大学经济入手,布局我市创新城区建设。

所谓创新城区,是一改以硅谷为代表的传统的郊区型创新园区的做法,在城区集聚一流的支柱型研发机构和公司等创新要素,使它们在空间上紧联,往来上紧密,技术上联网,布局规划上居住、办公和零售服务混搭。从打造大学经济入手,就是要以地方高校为支柱型机构,充分发挥高校知识和人才的集聚和溢出效应,通过形成政、产、学、研、用紧密合作,学科、专业、人才、产业、创新创业等高度融合的创新生态,成为吸纳和展示城市创新实力的知识经济圈。如依托同济大学而形成的环同济知识经济圈,面积约2.6平方公里,周边企业3200多家,其中超过60%的企业与建筑设计相关,产业载体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员工超过3万人,核心区域总产出过去十多年年均增长率一直稳定在13%,2017年产值更高达370多亿元。

从台州来看,建设以地方高校为支柱的创新城区,重点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完善高校周边规划。高校作为支柱型创新机构,能够有效助力区域应用创新体系,深度融入区域创新经济,搭建区域协同创新平台。这就要求高校周边地区的规划应有利于上述功能的实现。可以借鉴深圳提出的构建15分钟创新工作圈和15分钟创新生活圈的思路,在高校周围打造包容性、混合性、灵活性的功能空间,高密度、共享化、社交化的服务资源,高活力、可传承、可辨识的场所环境,以及网络化、便利化、智慧化的基础设施;避免宁波在宁波工程学院附近建设新二号桥市场,很可能不会最大限度发挥高校作为创新要素源头的功能的失误。事实上,高校周围应尽可能规划创新驱动产业,比如制作手机应用程序(所谓的“App经济”)之类高价值、研究型领域,工业设计、形象艺术、媒体和建筑设计等创新领域,以及高度专业化的小批量制造等。

从市区内的高校来看,台州学院和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区块由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环境设计精细化程度高,又处在台州科技城由西向东的创新创业走廊上,随着中央商务区的建成,该区块作为创新城区的重点片区的地位必将显现。建议该片区的规划适当调整,将学校周围的绿篱与绿地改造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相对而言,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区块仍然处在开发启动阶段,建议按照中央创新区城市设计的理念予以调整。

第二,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目前椒江的平桥小区因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台州学院的存在,已经发展成为兼有房屋出租、饮食、快递等多种经济功能的商业小区,甚至被有的人称为“不夜城”。但由于最初只是被作为村民住房规划,临街商铺也是临时建筑,再加上部分食品和商品卫生不过关、质量没有保证,整个小区与台州科技城的氛围很不协调。考虑到两所高校两万余名青年学生的消费需求,可以借鉴武汉光谷广场或温州茶山高教园区商业区等地的建设模式,将平桥小区转型为主要为青年学生提供吃、住、游、娱、购等服务的商业文化综合体。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所在的王西村也应加大旧村改造力度。与研究生不同,往往本专科学生对所读院校及院校所在城市的认同感更强。显然,当台州科技职业学院的学生以及毕业留在黄岩工作的学生逐渐增多,许多人会选择在学校周围租房居住。因此,王西村的改造必须预为之谋。

第三,增强院校的创新能力。2018年年底,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了《关于推动高等教育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对建成高等教育强市做出了部署。但由于没有具体的配套文件,大多数建设载体的资金扶持额度尚付阙如,这很可能使《若干意见》规划的目标落空。相反,当宁波提出建设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时,不仅明确相关专业领域,而且明确每年出资1500万的资金额度。因此,建议进一步明确支撑《若干意见》的项目载体,明确资金扶持力度;此外,应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各高校创建各类创新载体,包括校办企业、师生自创公司等。从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成立的台州绿翼环保测试公司运行第一年即为130多家企业提供检测服务来看,高校在这方面有很大发挥空间。另外,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我市应出台更为优惠的吸引政策,比如可以针对打造创新城区所需要的特定紧缺专业学生增加补贴金额,从而将工业时代的“城市吸引企业,企业吸引人”转变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城市吸引人,人吸引和创造企业”。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分享到:
0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