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推进现代化湾区建设 | ||
|
||
——王昌义委员代表九三学社台州市委会的发言
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台州已纳入宁波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我省正在实施“大湾区”建设,并支持台州建设湾区经济发展试验区。这些都为台州发展创造了历史性机遇。市五届三次党代会应势而谋,提出建设现代化湾区,形成“三湾联动、山海呼应”的全域发展新格局,台州必将迎来新的跨越发展。为此建议: 一、从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高度谋划湾区 随着经济全球化对全球经济地理的重塑,形成一批以大湾区或大都市圈形态出现的区域经济。中国正处在崛起的关键时期,势必要谋划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湾区,台州的湾区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是世界上难得的兼具山海之利的城市,区域发展机遇前所未有。从台州发展格局演变来透视,国家和省同时赋予新的战略任务,这一历史使命前所未有。我们要抓住时机,秉承国家战略与任务,积极融入长三角,融入新一轮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实施“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开放合作、区域协同”四大发展战略,把湾区打造成为全国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引领区,扛起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的国家使命。把湾区建成对外开放的大平台,成为“一带一路”战略支撑点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区域。 二、从提升国际产业竞争力维度建设湾区 发挥数字经济赋能的引领作用,以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服务化来提升湾区产业链整体水平和价值链层次,以规模效应催生新竞争优势,虹吸国内外先进创新要素,形成多业态产业发展空间,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台州制造业。围绕沿海、海岸、海洋三个地理层次,依次重点布局汽车制造、高端装备、现代医药、新材料、现代服务业;航空航天、海工装备、交通装备、现代物流、绿色能源;海洋新兴、现代渔业、海岛旅游产业。打造产业基地+产业综合体+特色小镇+都市工坊四大职住平衡平台。建设科技城、创新综合体、能力中心、产学研平台四大科创支撑。构筑商贸、物流、金融、新经济等全产业链生产服务体系。以产业社区形式布局湾区制造,以产业综合体模式建设无人机航空、游艇、沃尔沃、模具等小镇。以创新综合体方式建设台州科技城,作为吸引科创人才入驻的核心承载区。 三、从深化区域协同发展理念构建湾区 破除思维定式,打破行政区划壁垒,理顺湾区经济一体化与制度一体化的关系,树立开发共谋、园区共建、利益共享、政策同步的区域治理理念。实行外联内聚策略,外联重点北向对接,联杭接沪,融入宁波都市圈。成为宁波产业分工协作城市,共建三门湾甬台合作区。对接上海,在中央创新区与上海张江综合性科学中心共建科技合作园,建设研发平台,为民企赋能。联通杭州,在中心城区建立新经济合作区,激活产业动能。内聚三湾,将台州湾、头门港新区、集聚区、高新区作为台州湾区的主战场,共建港产城湾一体核心经济区;依托温岭东部新城、玉环新城,大力发展临港型产业、现代渔业和滨海旅游业,打造生态型滨海宜居宜业新城区。 四、从打造最佳营商环境视角经营湾区 面向全球,对标一流,从构建政府服务、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开放体系、绿色发展等现代经济体系方面营造最佳营商环境,打造区域最具竞争力的绿色宜居宜业美丽湾区。整合集聚区、高新区、南部湾区、北部湾区、头门港开发区和大陈岛,成立湾区管委会,作为市政府派出高规格机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按照小政府大服务要求组建机构,打造服务型政府。以行政服务便利化和投资贸易自由化为目标,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建成一体化互联网政务平台,构建高效便民的网上政府。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统一准入标准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进“标准地”改革,促进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补齐教育、医疗、文化短板,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从单一经济增长目标向宜业宜居的多维目标转变,构建产业生态体系。建成生产集约高效、生活舒适宜居、生态山青水碧的空间结构,吸引国内外创新人才集聚,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台州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 九三学社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