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健康信息化建设 打造智慧医疗台州样本 | ||
|
||
——郭华方委员代表农工党台州市委会的发言 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快推进健康信息化建设,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智能的医疗服务,是智慧医疗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 近年来,我市紧扣民生需求,深入实施智慧医疗惠民工程,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健康一卡通”工程、积极探索推进“互联网+医疗”,全市医疗卫生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为健康台州建设奠定了基础。当前是我市全面建成卫生强市、打造健康台州的关键时期,但是我市健康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与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一是缺少系统规划。目前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还缺乏整体的工作方案,尚未形成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和科学的工作机制,缺乏全面的规划指导和统筹协调,重复投资与低水平建设并存,资源和技术利用效益不高,智力优势发挥不够充分,导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之间相互割裂,形成不了合力。二是业务缺乏协同。系统内各种资源未能有效整合利用,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未充分对接,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等业务条块切割,自成体系。三是信息尚未充分共享。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虽然产生大量极有价值的信息,如公共卫生信息、居民健康信息、医疗业务信息、医疗保障信息和药品业务信息等。但相关基础信息作用目前尚未发掘和完全互联互通,医疗机构之间、医疗单位和其它单位之间、市内市外之间信息孤岛现象仍然存在,以至于医疗、医药、医保之间难以联动。为此建议: (一)精心谋划,搞好顶层设计。为减少各医疗卫生单位重复投入,应当由主管部门牵头,将各医疗卫生单位的数据有机整合,形成结构标准化、数据规范化的统一数据仓库。组建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台州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的台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网络信息资源,整合各县(市、区)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台州市的健康一卡通平台,实现一个医疗网(卫生专网)、一张医疗卡(健康一卡通)、三个基础数据库(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和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二级数据中心(县、地)和多个服务平台。 (二)整合资源,统一集成平台。目前,台州市内医疗行业业务系统有关的IT企业约有200多家,提供各种不同结构的医院信息系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卫生管理信息系统等,不仅标准、方法、规范、流程不统一,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的需求也不一致。因此,要将这些不同结构的子系统进行标准化改造和升级完善,提高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质量、完善电子病历信息,实现基于居民身份识别的跨机构就医和费用结算,促进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动态实时更新,强化个人健康与疾病的动态监测管理,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验检查结果互认,避免重复检验检查,节约资源成本,提高就医舒适度。加强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等业务协同,提高信息资源共享与整合力度,提升人口健康服务管理整体效率。充分利用健康台州APP和台州人社APP,实现基于政务外网的卫生专网与医保专线有机融合,同时,开发统一的便民惠民服务应用模块,让群众享受更加便捷、周到、个性化的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 (三)着眼长远,强化保障机制。充分考虑前期项目型建设实际,按照国家及行业管理的标准规范,统一制定出台运维管理办法,形成长效机制。一是加强卫生信息化管理组织和专业机构建设,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特别是要加强高端急需人才引进和基层实用人才培养,建立定期业务培训、考核和职称评聘制度。二是推行服务外包。运用市场化手段,实现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去做,特别是区域平台核心服务和数据保障等可外包给相关专业公司。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将信息化建设和维护等保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及各单位预算,保障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同时,创新投入机制,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卫生信息化建设。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临海市牛头山水库管理局局长、农工党临海市委会主委 农工党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