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金融环境 打造最佳金融生态城市 | ||
|
||
——吴志民委员代表市政协经科委的发言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台州地方经济在平稳中迈上了几大台阶,民营经济再创辉煌,金融生态保持健康、良性、向上发展。截至2018年末,台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率降为0.75%,为全省第三低,不良贷款率加关注贷款率为1.57%,为全省最低。各项贷款余额7354亿元,比年初增942亿元,增量列杭、宁、温之后,其中制造业贷款占比高出全省平均6.8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贷款高于制造业贷款增速近十个百分点。另外,小微企业(含个体户)贷款占41.6%,保持了小微金融“全国看浙江、浙江看台州”的优势。台州上市公司数量和质量走在全国地级市的前列。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台州银行业向前进位,近年来,存贷款每年的增量已连续处全省第二梯队前列,余额保持进一步向上移位的优势。 一、隐患与风险 台州金融生态环境总体保持了近二十年良好局面,但也存在着相对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需引起重视。一是上市工作节奏放缓。随着国家上市政策趋紧,台州企业IPO进度越来越慢,符合上市条件的后备企业数量越来越少,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难度加大,同时也存在缺乏资本运作专业人才等问题。二是P2P网贷风险仍然突出。我市P2P整治按照“双降”“双零”要求,分类处置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部分名单内P2P网贷机构基本情况掌握不细,一些P2P网贷机构退出能力较弱,已整治退出的P2P网贷可能死灰复燃等问题。个别地方量多且风险突出。三是非法集资时有发生。虽然非法集资高发形势有所趋缓,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传销式集资形式逐渐凸显,既有“借款”“债权转让”等传统债权类集资,也开始出现股权投资类及销售加盟返利类集资。另外,还存在部分金融辅助服务成本居高不下、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息更新滞后、个别未持牌的金融公司违规展业等问题。 二、对策与建议 台州的实体经济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金融业应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助力实体经济跨越“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为谱写“两个高水平”台州篇章提供坚强保障。 (一)深化企业上市上柜服务。全面践行“五心”妈妈式服务,一对一提升对上市公司和拟上市企业的服务。开展金融专家、金融干部进村入企大走访、大调研,排摸解决企业股改及上市上柜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平台建设,对接省并购联合会,建立完善产业与资本对接平台,建立行业促进会和协会平台。推进人才工程,加大资本运作专业人才的引进、研修和培训工作,千方百计营造最优营商环境。 (二)深入整治P2P网贷机构。进一步完善名单内P2P“一企一档”工作,充分发挥“天罗地网”“公安部门互金监测平台”“乡镇网格员”等作用,运用多种手段,加强风险排查,补充完善网贷机构情况。特别要关注重点地区和重要风险点,充实整治工作队伍,加强工作机制建设,上下形成合力,建立网贷机构长效监管机制。 (三)规范民间融资处置。相关部门要进一步依法联合打击逃废金融债务、非法集资、地下钱庄、非法证券、骗保骗赔等金融犯罪行为,有效防范和处置区域性金融风险。加强类金融机构监管,对违规设立网点、无证经营等问题,相关部门应联合行动,依法处理,维护台州辖内金融秩序。加强对融资性担保公司、小贷公司等类金融机构的检查力度,严厉查处各种违规收费行为,努力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四)健全金融服务信息共享机制。台州市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牵头管理部门应不断完善共享数据更新机制,督促数据提供部门及时更新相关模块信息,增强数据时效性、准确性和针对性。数据的来源应更加多元化,如房产抵押信息应增加抵押物的评估价值和他项权证登记的价值,增强数据完整性。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当平台出现无法更新等故障时,应及时向各金融机构反馈并提供解决措施。 (五)强化金融广告监管。政府部门应加强资金融通广告监管,广告发布单位应依法查验广告主的相关业务资质并核对广告内容,广告监管职能部门要发挥主体责任,开展类金融企业广告专项整治,建立协调机制、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打击。相关部门应做好金融知识宣传和消费者教育,增强民众对各类非正规金融服务通过电视、报刊、电话营销等方式进行广告推销的鉴别能力。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台州银保监分局筹备组成员 经济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