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犬类管理力度刻不容缓 | ||
|
||
——杨贤巍委员代表共青团界别的发言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犬热逐年升温,一系列因犬类管理滞后引起的人身安全问题、环境卫生问题、文明和谐问题等也接踵而至。常年居高不下的犬类伤人事故、潜在的狂犬病风险等使该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焦点,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但由于缺乏规范的犬类管理法规支撑、部门职责不清以及必要的资金保障等诸多原因,犬类管理问题仍然突出。 据调查,市民反映强烈的犬患问题主要体现在“养犬不免疫,免疫不挂牌,挂牌不栓养、遛狗不牵绳”四方面。其带来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影响市民健康安全。2017年,全市登记在册的犬只为24.8万只,免疫犬22.7万只,免疫率仅为91.73%,全市未免疫犬只数量仍较多。每年的犬伤病例数高达七、八万例之多!(相当于每100人就有1人被狗或轻或重咬过,所以希望大家能引起高度重视)去年9月5日,黄岩区院桥镇发生众犬咬人事件,6人被咬伤,2人伤势较重住院观察。自2001年以来,我市因感染狂犬病死亡人数已达97人,这无疑给市民的人身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二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市民的规范养犬意识并没有随着养犬数的逐年增加而相应提高,有些市民在公共场所遛狗不栓绳,特别是一些大型犬、烈性犬,给周边群众带来不少困扰,甚至出现小区居民出门散步要随身携带棍棒防身、小孩不敢单独出门上学、邻里关系因为养犬问题日趋紧张等情况,犬类伤人赔偿难、犬类扰民纠纷频发,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影响城市环境卫生。一些老小区、城中村和城郊结合部市民随意养犬现象十分普遍,由于缺乏卫生管理意识,犬类随地大小便,排泄物得不到及时清理,蚊虫滋生繁殖,致使环境污染严重。城区中还存在一定数量的流浪犬,每年因流浪犬横穿马路所造成的交通事故也是居高不下,这些都对我市交通安全、城市形象和环境卫生造成了不良影响。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推进文明城市和健康台州建设,本界别再次呼吁:加强犬类管理刻不容缓。为此建议: (一)出台专项法规。杭州早在1996年就出台《杭州市限制养犬规定》,去年11月份又开展犬类整治专项行动,文明养犬风气明显好转;去年9月苏州市重新修订了《苏州市养犬管理条例》,为养犬拴上法治“牵绳”;济南市借鉴交通积分制模式推出了“养犬积分制”,对于文明养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建议参考各地做法,及早研究出台《台州市犬类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强化资金保证,形成部门联动的管理格局,清除监管盲点。鉴于立法需要过程,建议在立法前参照杭州做法,由政府发布通告,开展专项治理。 (二)加强登记管理。建立以养犬登记管理和强制免疫管理为核心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有证养犬制度,禁止无证养犬。进一步强化养犬登记,可通过“降低养犬证办理价格、提高无证犬和违规养犬罚款额度、强制植入式电子标签”等途径提高养犬人办证登记意愿,提高养犬登记率,降低犬类走失造成流浪犬的概率。 (三)加强犬类免疫。进一步摸清犬类底数,探索建立动态监控机制。设立狂犬病定点免疫点,强化狂犬病强制免疫,提高强制免疫率。建立完善犬只档案和疫苗接种档案,给每只犬编号挂牌,在牌子上标记疫苗注射时间、次数,对无牌犬一律以流浪犬处理。 (四)推进收容管理。建立流浪犬收养中心,做好违规犬只的清理收容工作,对无人管理的无牌犬、流浪犬一律予以收容,实行拍照建档、公母隔离、科学管理。对违反养犬管理办法的行为,依法严格查处,并鼓励群众反映举报。探索向民间流浪犬收容机构购买服务。 (五)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张贴通告、墙体广告以及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多渠道广泛宣传狂犬病防控知识和防控意识。加强对养犬人的教育引导,倡导文明养犬。 (六)加强专业队伍培养。加强养犬管理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指导社区(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制定并实施养犬公约,并担负起辖区居民养犬的监督管理主体职责。组建专业犬类执法队伍,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加强对限养区域和非限养区域内的巡查,及时依法查处各类违规养犬行为。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共青团台州市委副书记、党组成员 共青团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