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舌尖上的忧患 高标准打造食品安全城市 | ||
|
||
——张英委员代表市政协人资环委的发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道出了当前社会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与期盼。食品安全是我国目前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党和国家领导人最关注、媒体高度聚焦关注的民生要事。习近平总书记对食品安全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要严字当头,严谨标准、严格监管、严厉处罚、严肃问责,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食品安全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所有县市成功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命名率全省第一。2018年12月份市统计局调查数据表明,我市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总满意度达85.43,比2017年末提升近6个点。 尽管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市食品安全领域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食品安全体制机制不完善。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在乡镇还没完全落地,责任追究问责等配套措施需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与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认识还有偏差。二是食品产业“提质升级”问题还比较突出。缺乏相应的扶持政策,职能部门对食品生产企业全程监管措施不够完善,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存在监管死角,食品生产存在“低散乱”问题。在食品溯源、监督巡查、检验检测等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方面,还存在信息孤岛、技术壁垒等问题。三是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还存在问题。主城区对生猪已实现定点屠宰,禽类实现杀白上市,但牛、羊等其他畜禽尚未实行定点屠宰,且无检验检疫标准和证明。大量自产自销食品农产品没有产地证明或合格证明,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薄弱,餐厨废弃物处置中心缺位,群众对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关注仍显不足。 对台州而言,能否筑牢“食品安全防火墙”,高标准打造食品安全城市,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已经成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迫切任务,也是执政为民的头等大事。为此建议: (一)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要进一步加大创建力度,在全市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城市的基础上,根据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发布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排出时间表,补齐短板和缺口。市、县两级政府要在人、财、物方面加大投入,聚焦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多发行业,拿出真招实策,着力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要通过创建活动推动食品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创建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和好处。 (二)落实刚性有效责任制度。进一步厘清食品安全职责清单,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专项巡察、责任追究办法等制度。定期开展党政同责相关硬性约束与刚性规定落实情况的督查督办,切实把食品安全重大事项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过问、亲自督办和追责,列入党政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强化对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规范食品生产、销售过程中的农药、添加剂的使用。督促规模农产品、水产品生产企业落实生产记录等制度,经营企业落实进货查验、抽查检测等制度,严把食品安全防火墙。 (三)完善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制定食品安全“四有两责”的具体化制度,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刚性保障投入。推进农产品源头治理,健全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对接机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风险监测—风险会商—建立风险清单—挂牌销号整治—评估核查整治效果”等风险会商、部门联控工作机制。强化高压严打,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让食品安全违法人员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四)保障优质安全食品供给。围绕食品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目标,研究出台政府支持食品工业政策办法,推动食品产业提质升级。重点推进食品安全“十大攻坚计划”、食品特色小镇(园区)和传统特色食品小作坊集聚区建设,尽快落实牛羊畜禽定点屠宰和餐厨废弃物处置中心建设,贯彻落实《台州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加强食品领域“台州质造”品牌创建行动,构建优质安全的食品供给体系。建立城乡一体化监管体系,完善食品安全可追溯的大数据平台,推进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分类治理,对自产自销食品农产品进行安全靶向抽检,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 (五)推动食品安全诚信建设。建立食品安全信用诚信制度,打造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加强企业信用记录、共享、披露工作,完善全市统一食品安全不良信息采集机制,在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加大诚信制度宣传力度。加大对权健等保健品的专项打击力度。对网络订餐商家建立信用评级制度,尽快制定完善失信“黑名单”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形成并落实覆盖全区域、全环节的联合惩戒机制和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治理机制,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人人监督食品安全的浓厚氛围,让食品生产企业、经营者只有选择走守信经营道路才有生存空间。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中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经济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