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积极谋划“人口战略”,为台州市持续繁荣发展提供充足人力资源的建议 | ||
|
||
一个城市常住人口和劳动力人口净流量的增与减,在一定程度上预示这座城市的繁荣与收缩走势。近年来,人口加速流向城市群都市圈趋势明显,随着我国《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等新型城镇化重要文件的发布,小城镇化战略开始退出,大城市全面放开落户,未来人口将进一步向都市圈、城市群集中。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包括杭州、武汉、郑州等省会城市纷纷降低落户门槛,提供更多优惠政策,想法设法引才留才。如何看待和应对新时期的人口争夺战?成了台州市今后持续繁荣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台州市人口现状及趋势 人口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人口迁移的基本逻辑: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人口迁移的普遍规律:从低收入地区到高收入地区,从城市化到大都市圈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台州市总人口增长速度呈回落趋势。从近年的情况看,除2015年(增长幅度0.07%,因统计取消了未落常住户口)外,2018年的增长幅度是2006年以来最低的一次,与最高峰2006年的增长率(0.86%)相比,增长幅度几乎缩小了近2.7倍。 从人口分布向市区转移来看,以2018年为例,从全市各县(市、区)情况看,椒江、黄岩、路桥三个区人口机械增长4000多人,其他县市均为负增长。这表明随着台州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来台州市区定居生活,三区人口增长潜力有所提升。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往年,2018年全市户籍迁入20074人,户籍迁出25878人,人口机械下降5804人,比去年继续下降3351人,下降量是2017年的2.37倍。 从自然增长率来看,以2018年为例,全市人口自然增长2.56万人,比上年下降10782人,自然增长率4.23‰。其中出生登记6.48万人,比上年减少11883人,出生率10.72‰,比上年下降2.02‰;死亡登记3.92万人,比上年下降1101人,死亡率为6.48‰,比上年下降0.22‰。从近年情况看,自然增长率逐步下降,2018年创新低。 改革开放以来,台州市开始出现流动人口,大量本土人外出经商,但更多的是外地人大量涌入台州,人口净流入量日益增加,在上世纪末流动人口数字出现顶峰,从而推动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进入新世纪,由于人口、企业、财富的跨城市流动,同时受城市品位达不到预期、基本生活困惑、吸引力有所弱化等因素,台州市人口数量有所回落。 每一轮人口大流动,在推动一些城市繁荣的同时,也导致另一些城市收缩或相对收缩。当前,台州市人口回落的负面影响已经初步显现,例如出现导致劳动力紧缺、影响经济扩张力、城市人气减弱等等。因此,高度重视、科学谋划“人口战略”刻不容缓。 二、谋划“人口战略”的意见和建议 在城市综合承载力许可的前提下,增加常住人口尤其是年轻劳动力人口,可以实现“人口红利”。人口流动既受市场“看不见手”的作用,又受政府“看得见手”的作用。因此,为了减缓我市人口流失,谋划“人口战略”建议如下: 1.监测人口增减的动态。准确掌握台州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总量和动态变化,以及其中隐含的机遇和风险,台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积极推进该项工作,密切监测人口增减动态,为精准、有效谋划台州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口基础数据。 2.确立“人口即资源”的理念。台州市的城市综合承载力逐步增强,曾经因为流动人口短期内大量涌入引发的负面现象可以避免,因此要降低外来人口落户门槛,高度重视住房、教育、医疗三件大事,要把外来务工人员当成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切他们的艰辛与不易,使他们有归属感和“同在一片蓝天下”的温暖感,推动“人口红利”加速向“人才红利”转变。 3.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产业是引人留人的第一要素,政府要让利于企业,继续“放水养鱼”,降低产业成本。在扶优扶强的同时,要倾听小微企业——产业链重要组成部分的心声,切实帮助小微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在发展传统产业、新兴技术产业的同时,还要发展能聚集人气的产业。 4.提升城市自身品位。2019年,台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下发《台州市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年行动方案》,将开展城市管理顶层设计、推进民生服务“三大革命”、开展综合治理提升行动、打造五大精品工程等工作,加快推进落实这些工作将大大提高城市品位和吸引力,有利于吸引更多人来到台州工作和生活。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