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发言 | 市政协六届十六次常委会会议上,6位政协委员建言文化事业产业发展 | ||
|
||
9月29日,政协第六届台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举行第十六次会议,围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打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市域实践高地”开展专题协商议政。6位政协委员围绕协商议政主题进行了大会发言。 加强保护传承 赓续历史文脉 市政协委员,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王超 台州万年文化的厚重积淀、山海形胜的地理环境,滋养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仍有问题短板需要解决,建议:一是健全制度,牢牢守住安全底线。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安全风险源头治理和全过程监管,跟进重点项目“考古前置”保障,以硬措施全面落实“保护第一”原则。二是挖掘价值,持续打造标识成果。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强非遗目录体系建设,支持天台山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推动下汤文化、沙埠青瓷窑、台州府城墙开展联合申遗。三是传承文脉,不断加强研究阐释。加强考古研究和遗产挖掘展示,加快下汤、沙埠窑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推进台州历史文化研究工程。四是创新转化,有效激活发展潜能。推进文博场馆服务提升,加强珍贵文物征集,“建管用育”一体建设乡村博物馆,加强文化遗产宣传展示。 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市政协委员、温岭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文化艺术科主要负责人 俞曼莼 为进一步推进台州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议:一是强化要素保障,打造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实施基层文化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加大基层文化员定向培养力度,完善文化下派员运行机制,加强以“三团三社”为核心的基层文艺社团培育工作,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引育文艺人才。二是对接群众需求,提供高品质公共文化供给。推进文化场馆设施、新型文化空间夜间开放、延时开放、错时开放,加强“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推动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乡村延伸,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立健全公共文化群众需求常态化反馈机制。三是加强各方协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推进机制。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提升公共文化数字服务能力,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整合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组建公共文化服务联盟,强化对外交流。 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大力发展文化经济 市政协委员、黄岩区传媒集团新媒体中心网站负责人、黄岩区作家协会副主席 章文花 近年来,台州市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建设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挑战,建议:一是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擘画文化产业发展新地图。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以数字内容、创意设计、影视生产、动漫游戏等为重点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强土地要素保障,推动国有资本向前瞻性战略性文化产业集中。二是搭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集聚文化产业发展新优势。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带,推进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带引擎作用,招引一批创新型、示范类项目。三是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塑造“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新愿景。推动和合文化等优秀历史文化与综艺、影视、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等各种文化业态融合,打破产业壁垒,发展文化新业态。四是健全文化产业人才发展规划,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蓄水池。因地制宜制订文化产业人才建设专项规划,强化文化产业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政策供给、服务保障,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 深化全民阅读推进书香社会建设 市政协委员、市图书馆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藏书与阅读推广专业组主任、浙江省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毛旭 近年来,我市全力打造“全生命周期阅读服务体系”,实施多元高效的阅读服务。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我市书香社会建设仍存在一些不足,建议:一是完善设施建设,拓展阵地空间。统筹推进城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根基。建立起文化设施与行政区划、常住人口和服务半径挂钩的制度,扩大新型阅读空间布局。二是引入社会力量,丰富阅读品牌。进一步整合社会组织、商家、企事业单位力量,培育并推进阅读推广队伍建设。拓展延伸阅读活动城乡覆盖面,规范社会化力量参与阅读品牌建设的全流程管理机制,高质量构建全域阅读融合发展生态圈。三是谋划特色场景,引领阅读风尚。在市域铁路S2线同步建设和合e书吧,打造优质阅读服务。聚焦和合文化、诗路文化、山海文化等特色主题,因地制宜创设新空间、新场景。探索“图书馆+”融合模式,着力推进区域内人群文化共享平等。 加强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市政协委员、仙居县传媒中心融媒体广播中心主任 朱兮兮 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为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独特优势,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建议:一是在传播上丰富样式,提升万年台州文化认同感。加强对下汤遗址的传播与推广,使之成为万年台州文明标识。重磅打造一台“万年下汤”大戏,定期举办“台州远古文化节”。二是在产业上做好规划,推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生活化。开发一系列具有台州特色的生活化文创产品,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开发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创新打造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文旅体验区。三是在政策上加大支持,构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局面。将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纳入城市文旅发展整体规划,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和相关创业创新项目,打造一批文化遗产精品旅游线路,并加强文旅产业人才保障。 持续擦亮和合文化金名片打造中华文明台州标识 市政协委员、民进台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 王英姿 为持续擦亮和合文化金名片,打造中华文明台州标识,建议:一是集结优势,使和合文化研究有新内涵。成立“和合文化国际研究院”,保障和合文化研究经费,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和合文化学术研究成果。将和合文化纳入全市干部培训内容,编撰“和合歌”,通过展览、演艺、衍生文创产品等方式,让和合文化走进公众视野。二是激活基因,使和合文化赋能有新标识。打造“和合台商”品牌,在和合文化全球论坛中设立“和合商道”分论坛。出台赋能产业政策,逐步形成和合文化带动下的和合经济。做强和合旅游品牌,打造“和合文化”旅游路线。三是打造精品,使和合文化传播有新成果。提升“和合文化全球论坛”举办规格,每一届论坛争取推出一批标志性的精品传播成果。完善海外“和合文化驿站”全球设立格局,实施和合文化出海计划,讲好和合二仙、济公传说等和合文化故事。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