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案例好故事丨何中豪:助残筑梦,向光而行 | ||
|
||
委员名片: 何中豪,三门县政协委员,温暖海游委员工作室团队成员,浙江省三门中力汽车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力残疾人之家”和“海游街道残疾人之家”负责人。 特殊群体的“责任人” 2012年,三门县残联在对中力汽车用品有限公司进行排摸时发现该公司有两名残疾员工,经综合评估后向公司负责人何中豪提出了为残障人士提供集中安置庇护性就业的想法。 何中豪也十分认同这一想法,他觉得这是作为企业家应尽的社会责任。但是,这一想法遭遇了来自公司内部的阻力和家庭成员的反对。何中豪通过连续多日的资料搜集、部门咨询和多方考证,最终以周密的可行性方案说服了所有人。自此,他陆续接纳了30多名残障人士,并成立了“中力残疾人之家”,这是三门县首批关爱精神、智力残疾人的其中一个平台。2019年,何中豪又承建了“海游街道统建残疾人之家”,这一平台至今已接收50多名残障人士。 何中豪深知,管理和服务特殊群体不仅需要爱心,更需要专业的知识。在县残联的帮助下,他主动前往台州二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学习精神卫生护理知识。他还报考了社会工作师资格证,并从幼师专业毕业的小姨那里学习托管技巧、救护知识和基础手语。在持续的学习和摸索中,何中豪不断创新管理办法,仅在精神药物遵医嘱管控方面就琢磨出了九种因人制宜的方法。 作为80多位残障人士的“大家长”,何中豪十余年来初心不改。通过开展高频次家访、督促服药、精准纾困等方式,何中豪积极引导残障人士参与康复工疗,从自食其力中重新找回自尊自信。 助残共富的“引路人” 十二年来,何中豪全身心投入到扶残助残工作中。为了让助残事业和企业发展相结合,中力汽车用品有限公司依旧采用手工操作的传统模式。曾有一位英国客商看到残疾员工用手拧统一规格的螺丝螺母,好奇地问:“你们有优秀的工程师,为什么不采用自动化设备?”何中豪笑着回答:“这是个秘密。”英国客商显然明白了,他把掌心贴着胸口,微微点头说道:“It's a warm secret(这是个暖心的秘密)”。 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下行形势的影响,中力汽车用品有限公司的出口业绩下滑。何中豪顶着压力,坚持残疾员工一个都不能裁减。在有关部门的积极协调下,“中力残疾人之家”顺利升级为共富工坊,并得到了乡村振兴的奖励支持,也激发了残疾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在经营好共富工坊的同时,何中豪想方设法让残障人士融入社会,他逐渐把有条件、状态好、情绪稳定的残疾员工介绍给经营效益好的企业。“希望经过有效治疗后,更多残障人士能自食其力,并享受更好的福利。”何中豪笑着说道。 界别群众的“发声人” “我是政协委员,我的公司是委员企业,把这80多名残障人士照顾好,我责无旁贷!”何中豪一方面做着“搬运工”,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每一位残疾人的心上;另一方面努力当好“传声筒”,尽己所能地为残障人士发声。 2017年以来,何中豪提交了《关于助残企业退税纳入亩税考核的建议》《关于落实重度残疾人单独施保政策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大精神、智力残疾人帮扶力度的建议》等多件提案,字字句句都为残障人士鼓与呼。作为温暖海游委员工作室的成员,何中豪始终牢记政协委员关爱社会、热心慈善的使命担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2023年12月,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后,何中豪带着他这群“孩子们”自发向地震灾区捐赠了2560条毛绒围巾。他表示:“通过参与制作、打包围巾的过程,让大家都能感受到自己是能为社会做贡献的。” 谈起对未来的规划,何中豪的回答朴实又坚定:“我是政协委员,只要我还在、企业还在,就要将扶残助残工作做到底!”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