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案例好故事丨洪盾:让更多人享有优质医疗资源 | ||
|
||
委员名片: 洪盾,市政协委员,农工党党员,台州医院骨科分部副院长。 随着我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在重点病种治疗水平、区域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及部分卫生指标上的短板也越显突出。 由于历史原因,我市医疗资源长期处于浙江省后列:“三千”(千人床位、千人医生、千人护士)指标较低,优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肿瘤、心血管病、神经疾病等大量患者赴市外就医。 “引进优质医疗资源亟不可待。”作为台州市政协委员,台州医院骨科分部副院长洪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认为,在当前医保的 DRG 支付体系下,外出就诊人员的医疗支出占用了台州市医保的较大比例,导致台州内部医院能获得的医保支付减少。“引进优质医疗资源,确保外出就诊人员的医疗行为能在台州内完成,对于台州市医保的健康运行和当地医院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支持作用。” 多方调研破解医疗难题 “调研民情最直接的方式是跟患者多接触。”从医多年,洪盾每次问诊细致入微。除了病情,他还会询问患者在就诊过程有没有难处、痛处,“这些都是调研民情的过程,便于充分及时了解台州的医疗发展环境。” 针对医疗资源优化的问题,洪盾在政协会议上提出了“关于争创一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议”,并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 随后,台州市委市政府将台州湾医院的建设纳入市党代会和市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该项目获得了政府层面的高度重视。 2023年6月,工程设计招标公告正式发布。7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台州医院(即台州湾医院)正式被选为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单位。 项目建设需要未雨绸缪,细化方案。洪盾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并多次赴现场考察,了解项目的进展及遇到的困难。 “不只硬件要跟上,人才也是医疗资源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洪盾在政协提案中强调了“提前选拔优秀的医疗骨干队伍”的重要性。 呼声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回应。市委编办在全市机构改革中进行统筹,为台州湾医院落实编制解决人才引进的后顾之忧。浙大一院和台州医院在2023年联合招引94名医护人员。 同时,提案建议“台州湾医院组建团队,到台州相关医院设立就诊点,提前进行医院运营”。尽管台州湾医院的实体建设尚未完成,但已有300余张床位在台州医院路桥院区用于先行合作运营,浙大一院累计派驻了51名医疗专家,使得台州医院路桥院区在2023年的服务门诊和住院、手术等均有显著增长。 紧盯项目高质量落地 “项目的最终落脚点,是让人民享有优质的医疗服务。”为进一步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洪盾详细了解其他地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情况,及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负责人,确保相关问题能得到及时关注和解决,以更好地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高质量地在台州落地。 此外,洪盾建议有关部门通过设立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高级人才培训基地,提升当地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台州本地医院的诊疗水平,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患者在本地就医,减少医疗外流,从而改善台州的医保支付压力。”洪盾说,这种模式可以为台州湾医院未来的全面运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技术基础。 洪盾希望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台州市能够逐步建立起符合国家一流标准的区域医疗中心。“这不仅能改善当地居民享有的医疗服务质量,还能通过医疗旅游等方式,提升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