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案例好故事丨罗良统:努力打造网红村,携手走好共富路 | ||
|
||
委员名片: 罗良统,三门县政协常委,三门兴港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获“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 高空漂流、悬崖秋千、露营烧烤……每到节假日,双尖山生态旅游景区就会迎来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大家玩得不亦乐乎,尽情享受悠闲时光。 双尖山生态旅游景区所在的村叫善见村,位于三门县横渡镇,全村有200多户村民,共740余人。从少为人知的偏远山村到炙手可热的旅游新星,得从县政协委员罗良统的返乡之梦说起。 “共创式”返乡修路造梦 2017年,年过四十的罗良统与同在善见村长大的发小罗勇、王纯将、王纯伟在家乡重聚。闲聊间,四个经商多年、事业有成的老友聊起家乡近况,得知仅几公里之隔的岩下潘村,凭借“潘家小镇”发展旅游成功逆袭,而自家村子却因没有任何产业支撑,只留下老人守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于是,兄弟四人于2020年成立了善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始承接开发建造“双尖山生态旅游景区”等项目,助推美丽家乡建设。 旅游开发,道路通达是关键。当时,全村只有一座破旧的小桥,村道也是石子路,修路成了最要紧的事。从事多年道路工程建设的罗良统主动揽下了修路这个重任,立即对接环村道路建设。从项目立项、审批到设计、融资等环节,他都一一把关。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对政策较为熟悉的他走访多个部门,终于争取到200多万元造路资金,他还自掏腰包近100万元。 2021年6月,1.45公里的环村道路和两座通村桥梁完成建设,为善见村旅游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共筹式”入股盘活旅游经济 善见村除了山林、岩门水库等资源,离潘家小镇近也是村子的一个优势。何不借着潘家小镇的东风,开发不一样的旅游项目,打响横渡旅游品牌,让更多的游客可以留下来? 罗良统说干就干,带着村民一起前往杭州、嵊州、义乌等地考察学习,探索乡村振兴路径。大家反复商讨,最终决定:依托天然生态环境,打造“双尖山生态旅游景区”,主推“高空玻璃漂流”“步步惊心”等项目。根据设计规划,景区占地面积5497亩,总投资将达1.2亿元。项目分为三期,其中一期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 为了减轻村民的顾虑和负担,罗良统跟其他乡贤一起筹集了3000万元作为第一笔资金投入项目建设,推动一期高空玻璃滑道工程落地。眼看着村里一天天变化,村民们看到了发展的希望,越来越多的村民转变思想,通过山林、土地、资金等多种形式集资入股。 经过一年半的建设,2022年“五一”黄金周,景区开门迎接四方来客,长约2000米的高空玻璃滑道深受大家欢迎。看着往来游客络绎不绝,罗良统等人的心终于落了地。看着沉寂的村庄有了喧闹声,村民们脸上也笑开了花。 “共富式”享受绿水青山红利 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着力点。自从双尖山景区开业后,给村民创造了60多个工作岗位,每个月每人有三四千元的收入。碰到节假日,还要招收几十个临时工作人员,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 担任县政协委员以来,罗良统通过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参加协商会等多种途径,为乡村旅游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他在“请你来协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题协商会上表示,只有整个片区都发展起来,形成共生业态,才能做大乡村旅游这块蛋糕,真正把村里的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为此,他建议把地域相邻的村庄串联成一个整体的发展集群,深入探索“村集体与工商资本共同开发”的模式。 罗良统表示,接下来他将继续带领当地村民挖掘乡村文化内涵,通过新增农耕体验、手工制作、民俗表演等互动性强的旅游项目,让游客能够深入了解乡村历史和风土人情。同时,还将收购村民的土蜂蜜等农特产,打造特色产品,拓展旅游业务形态,助力当地村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